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我记得几年前的时候,张五常因为一句话遭到了不少人的围攻。围攻的原因很难讲是因为这一句话的对错,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不少人看不惯张五常的说话方式,因为这句话,终于找到了可以攻击的理由。

张五常具体说了什么我已经忘了。他大概是说了一个所谓的Law of Demand(需求定律):需求曲线永远向下倾斜。他进而说经济学千招万招,在他看来就是一招:就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需求曲线没关系,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越高。

我的感觉是,人们不喜欢的其实是他的后半句:千招万招其实只有一招。有人会觉得这句话未免太狂妄了。但是攻击他的时候,除了那些人身攻击以外,主要却集中在前半句:就是需求曲线为什么不一定是向下倾斜的。

他在北大那场著名的站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二楼,俯瞰着一院子的听众的演讲我正好在场。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当时来了太多的人,最后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让所有的人都能听到他的讲话。他说的是粤语,然后由夫人翻译成国语。

我时时记得那场演讲,不仅是因为这场演讲本身的内容,更是因为这场演讲背后所蕴含着的东西。任何一个修过中级微观经济学,甚至是只修过经济学原理的人,都会知道所谓的“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恰恰就是一种需求曲线向上倾斜的商品,也就是价格越高,需求越多。这点我知道,骂张五常的人知道,张五常显然也清清楚楚地知道。如果你学过更为复杂的经济学,因为各种情况导致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的情况还有很多-不对称信息的时候有这种情况,存在正外部性的时候有这种情况,在动态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是会时时的蹦出来。张五常显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可能性的存在,但是他仍然说: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并且是一招顶一万招。你就得思考,他到底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他显然不是在跟你讨论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是什么样子的,这使得当时那些关于需求曲线究竟是什么形状的讨论变得其实很走题。我当时就有这种感觉,但是我说不出来张五常究竟要传达什么信息。到今天,我还是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时时地感到:在那场张五常和内地诸多学者的对话中(辩论),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对话或者辩论。我说说我对此事的理解吧。

张五常那天的讲话是从科学方法论开始的:科学的理论是那些可以被证明是错误,但是尚未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换句话说: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科学理论,也不存在永恒的真理。一件事情如果永远不会错,那就一定不是科学理论。如果不听懂这一段,下面的话我相信都是白讲。

然后他提出了这个Law of Demand。注意这个用词,是Law of Demand,这是一个定律,这时一个法则,不是一个从一些假设中推出来的结论和定理,而是一切结论的逻辑起点。这就是张五常理解的经济学的公理体系,它不依赖那些我们见惯了的那些关于效用函数的假设-我们习惯了的需求曲线是从另外一套公理体系里推出来的,在张五常的语境里,需求曲线不是推出来的,而是就是那样的。我的理解是:按照张五常对经济学的理解,如果在某一个理论推出了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那这个理论的全部假设在现实中一定是不能全部被满足的。(简单的说吧,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个理论的结论时阿基米德可以撬起地球,这个理论的前提是他有一个支点。因为阿基米德的前提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所以阿基米德的结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如果你不喜欢阿基米德,就看《第一次亲密接触》吧:“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

所以,关于需求曲线究竟怎样倾斜的争论,在张五常的语境下根本就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争论应该是:张五常基于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的经济学理论,能不能解释现象,能不能被现实证伪。如果不能,那张五常就是提出了一个“科学理论”:这个理论是可能被证明错误的,但是尚未被证明错误。我们显然不应该用另一个公理系统推出来的结论来说这个公理系统的结论是错误的,这毫无疑义。

张五常的理论究竟对不对?我个人的感觉是,尽管细节上经不起推敲,但是张五常提供了一个相当简单,而且绝大多数都正确的理解这个世界经济问题的范式。如果你闭着眼睛说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和你闭着眼睛说苹果一定向地面落去一样,尽管实际的情形存在一些特殊结果的可能性,但绝大多数时候,你会是正确的。

不知道今后有没有机会向张五常先生当面求教,不过我还是有点替那些围攻的人害躁,没搞懂人家在说什么就开骂,然后还不知道自己没搞懂,是件挺可怕的事情。

此条目发表在经济学笔记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10 Responses to 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1. chen说道:

    本来就不严密吧,所以怎么说都有道理。。

  2. li说道:

    我也在场, 有一个细节印象深刻: 以骂张五常出名的夏业良试图以MBA为例反驳"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他问为甚么MBA学费上涨报名人数反而增多. 张五常只说了8个字"需求增加,价格上升". 我听到夏业良的问题就已经觉得丢人了, 听到这个回答觉得各位张口便骂的大小人物们总得反省一下, 好好想想那两条曲线了,好好想想事情的因果关系了吧. 结果隔天上网发现许多人根本没理解张的回答, 反而指责张的逻辑不通或没有"正面"回答. 至此方明白, 普及经济学教育是多么的任重而道远啊……

  3. steven说道:

      张五常老师是偶景仰的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他的文章水平不比他的经济学水平差.虽然此人很狂,但是偶认为那很可爱哈哈而且狂的有理啊.顺便请教下博主,你以前文章写过中国真实的进入了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张老师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评论大意是,海归的和国外的博士们都在叫喊人民币升值,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血汗工厂的情况.人民币之所以那么坚挺就是因为这些人的辛苦劳动.如果升值的话这些工业会转到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怎么对得起这些人?还有蒙代尔本人是极力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反观日本过去的经验,升值也是很错误的.博主对此有何评价?

  4. MingChang说道:

    有点近似于诡辩家

  5. steven说道:

      hl举的例子好经典哈哈.问问题那人去问高中学生就可以了.何必浪费大师时间.博主大大偶转下你文章没意见把.(sohu博客2007中国人权状况)媒体偏差那文我转过去了.顺便给大家发个图玩:(这是咱们两会代表睡觉图)
     

  6. :)说道:

    嘿,说你装b还真的就装起来了,今天的帖子相当清高,就是里面的货色,有底气么?
    真b真纯倒是值得景仰的,装b么,一不当心又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知道的人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嘛,呵,那和我无关。
     
    ps:昨天的帖子单看没有问题的,不过论点的前提和以前变了。反正不能聊,那就骂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按郭恺喜欢的,玩嘛。诸位,同乐!

  7. 旭东说道:

    law of demand,就是最普遍意义上的公理,其实不管是吉芬商品,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造成的需求曲线向上,本身已经包含了一些条件了,比如必须是吉芬商品、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已经失去最普遍意义了。

  8. 发跃说道:

     
    楼主的意思是是不是这样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是一切模型的起点,也是最严格的假设。当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假设放宽时,就可能得到形状不同的需求曲线。或许还可以这么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理性人。而理性人是否可以表述为在价格提高,需求下降?

  9. 发跃说道:

     
    楼主的意思是是不是这样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是一切模型的起点,也是最严格的假设。当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假设放宽时,就可能得到形状不同的需求曲线。或许还可以这么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理性人。而理性人是否可以表述为在价格提高,需求下降?

  10. 彦君说道:

    前不久看到陈平的一篇文章,也提到张五常说的这点。陈平在文章里这么写道:
    2002年4月,张五常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作讲演,题目就是需求曲线是否可以向右上方倾斜?我认为大宗稳定商品的需求曲线斜率为负是争议不大的,但是变化很快的金融商品的供求关系假如满足需求律,就不会有金融危机了。我请教五常兄如何解释?张五常在匆匆讨论之后,慷慨寄来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他的中文力作《经济解释》。其中第一卷《科学说需求》中的第五章第二节,讨论弗里德曼对马歇尔需求曲线成立条件的修正,引起我的注意。
    经济学理论中引入偏导数常常只给简明的数学表达,却少有经济学上的深入讨论。微观经济学从效用函数导出供求曲线,通常假设求偏导数时保持“名义收入不变”,这是马歇尔最早提出,并被广泛接受的微分条件。对此,弗里德曼提出挑战,代之以“真实收入不变”的条件。弗里德曼在他1949年的论文中,对他和马歇尔的分歧作了冗长的讨论,我不明白弗里德曼的要义是什么。但张五常一句话就画龙点睛。他说:“佛老的推论是,在一个没有失业的社会中(这里的黑体字是作者所加),某物品的价格下降不会导致人民的实质收入上升。”
     

MingChang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